鮑參翅肚
Learn more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eafood
- 主頁
- 知識學堂
- 鮑參翅肚
- 別名:古稱“鰒魚”,又稱“鏡面魚,九孔螺。明目魚”等。
- 性味與歸經: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鮑魚性平、味甘、鹹;肉質有彈性。
- 產地:中國東北地區、日本、北美洲、南美洲、南非、澳洲等地。
- 分類:網鮑、吉品鮑、禾麻鮑、南非鮑、中東鮑等。
- 來源:鮑魚是一種原始的海洋貝類;鮑魚屬於腹足綱,鮑科的單殼軟體海生貝類;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身體外邊,包被著一個厚的石灰質的貝殼,它這個貝殼是一個右旋的螺形貝殼,呈耳狀,中國古代,給鮑魚起名叫“九孔螺”,就是從它的這種特徵而來的。“乾鮑魚”因產地和加工的不同,具體又被稱為“網鮑”“禾麻鮑”“吉品鮑”等,以及鮮為人知的中國歷代朝遷貢品“硇洲鮑”等。
- 全世界約有90種鮑,它們的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
- 我國渤海海灣產的叫皺紋盤鮑,個體較大。東南沿海產的叫雜色鮑,個體較小。
-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蘇軾)品嘗了鮑魚之後在(鯉魚行)中道“膳夫善治薦華堂,坐會雕蛆生輝光。肉芝石耳不足數,醋筆魚皮真傳倚牆”言下之意,一旦品嘗鮑魚的美味後,一切珍餚都不在話下。
- 同時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素有‘海味之冠’之稱,自古以來就是海產的‘八珍’之一。四大海味「鮑參翅肚」之首。又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譽為海洋“軟黃金”與“餐桌黃金”。
- 鮑魚營養價值極高,豐富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還富含豐富的球蛋白;無機鹽類及維他命,滋補養顏,降血壓,養肝明目等食療功效等。《藥典》中記載,鮑魚殼是著名的中藥材石決明,而石決明有明目的功效為眼科中藥。
- 鮑魚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鈣、鐵、鋅、硒、鎂等礦物質元素。其中膠原蛋白占總蛋白含量高達 30%~50%,遠高於一般魚貝類。研究發現,膠原蛋白含有多種生物活性肽,具有很好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將血壓、預防關節炎、保護胃粘膜和抗潰瘍、促進皮膚膠原代謝等。
- 鮑魚的種類繁多。同時因為乾鮑魚的售價高。所以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不法商人以乾石鱉冒充乾鮑魚出售。乾石鱉的肉體較薄,曬乾後會收縮彎曲,而且其足的邊緣很粗糙,背部中央有片殼板,加工曬乾時雖然已剝掉,但總會留下明顯的印痕。所以,凡是背面有明顯深印痕跡的鮑魚很可能是假鮑魚。
- 品種的分辨:鮑魚一般來講,個頭越大其生存年限越久,而個頭越大其品質價位也越高。除次之外,挑選鮑魚還應該從色澤上來判斷,並不是色澤晶瑩、漂亮的就是上品,反之色澤幹爽則是極品。
- 品質的挑選技巧:先看外形,身形完好無缺,鮑身腰圓背厚,肥美肉潤,珠邊均勻,元缺口,裂痕的為佳品。此外,還要鮑身的幹爽;及沉墜手為佳。
- 舉世公認的三大名鮑分別是:網鮑、吉品鮑和禾麻鮑。
- 網鮑:色澤為深咖啡色,形狀近乎圓形(或橢圓狀),邊緣毛刺較少,枕底起珠,較為規整,尾部較尖,肉質大而肥厚,介於南非鮑魚和吉品鮑之間。
- 吉品鮑:又稱吉濱鮑。可謂鮑魚中的上品。形狀如船(或元寶形),外形規整,邊刺少;聞起來還有一股濃郁清香,色澤美觀晶瑩,有嚼勁,口感佳。
- 禾麻鮑:又稱窩麻鮑。體呈艇形,個小,色澤金黃,肉質滑嫩。滋味肥美。
- 食用價值:100克鮑魚中蛋白質的含量是12.6克,田螺是11.0克,而河蚌是10.9克。脂肪含量依次是0.8、0.2和0.8克。
- 保存:放乾燥處,避免受潮。已浸发的鲍鱼可以放置在冰箱(已經浸發好的鮑魚如果要較長時間食用,需要封好放入冰箱(-18℃或以下)為佳,要在一星期內食用。)
- 食用方法:煲湯、煮粥、燜食等。(鮑魚在烹飪時據乾鮑的大小厚薄及個人對軟硬度的喜好,可酌量增減燜的時間;另外鮑魚上碟,定必有芡,這是鮑魚鮮味的泉源。)
- 浸泡:先將乾鮑魚用冷清水浸泡两至三天(視大小而定浸泡時間),註意每天早晚各換水;(浸泡時留意容器必須無油膩)
- 清洗:將發好後的鮑魚再用刷子徹底擦去鮑身及裙邊縫隙的灰粉泥沙清洗乾淨,剪去鮑魚嘴間的「蒂」,以清水沖洗,待用;
- 焗:將清好的鮑魚放入沸水內煲煮約5-10分鐘,熄火蓋上煲蓋焗至水冷,鲍鱼身软即可。若體積較大可重復以上步驟一至兩次;
- 焗好後取出鮑魚以清水洗凈,再泡一天後可待用;
- 如未即时烹調必须封好放入雪櫃冰格(-18℃或以下) 儲存,並需於一星期內烹調食用。
- 別名:海男子、海鼠。
- 性味與歸經:性溫微寒,味甘、鹹;歸肺、腎、大腸經。
- 產地:中國東北地區、日本北海道、澳洲等地。
- 分類:刺參(遼參)、禿參等。
- 來源:屬海參綱,是生活在海離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外形體呈筒狀,色暗,全身長滿肉刺。廣布於世界各大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
- 海參始見載於三國吳沈瑩所撰《臨海水土異物志》,在元代賈銘《飲食須知》中也有記錄,對其性味,功用已有認識。明代,《五雜俎》記載:"海參,遼東海濱有之,一名海男子⋯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據補腎益精,壯陽療痿;《藥性考》:降火滋腎、通腸潤燥、除澇祛症。
- 海參屬於一種具有高營養、低脂肪的食療功效很好的健康食品。
- 別名:魚鰭。
- 性味與歸經:味甘鹹性平。
- 產地:中國沿海及南海諸島。日本、美國、印尼、越南、泰國等地均產。
- 分類:勾翅、脊翅、翅片等。
- 來源:魚翅就是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是用鯊魚的鰭經幹制而成的一種海產珍品,為古代八珍之一。
- 古人稱鯊魚為鮫魚、魚昔,亦寫作沙魚,另有海狼、吞船、吞山之別號。人們最早加工出來的鯊魚製品則是魚皮和魚唇。
- 宋朝時,鯊魚皮和鯊魚唇都曾名噪食界。從明朝開始,人們才發現鯊魚魚鰭內含有膠狀翅絲,而且口味雜誌甚美。《清稗類鈔 · 飲食類》記載:"粵來粵東節,席之餚,最重者為清燉荷包魚翅,價昂,每碗至十數金"。
- 魚翅按顏色分,有黃、白、灰、青、黑、混(黃白色)等六種,其中以黃、白、灰三色較優。由於產地和焙制方法不一,又有淡水翅鹹水翅之分。
- 魚翅之所以能食用,是因為鯊魚的鰭含有一種形如粉絲狀的翅筋,其中含80%左右的蛋白質,還含有脂肪、糖類及其他礦物質。魚翅是比較珍貴的烹調原料。據《本草綱目拾遺》所載,魚翅能補五臟、長腰力、益氣清等。
- 別名:鱼胶、白鳔、花胶、鱼鳔等。
- 性味與歸經:味甘、性平,入肾、肝两经。
- 產地:基斯坦、巴西、南美洲、中国沿海及南洋群岛等地。
- 分類:廣公肚、扎胶公、筒胶、敏魚肚等。
- 來源:是巨型魚類的魚鳔,经晒干而制成。鱼肚是中國傳統的珍貴食材之一,屬於海味的一種。是四大海味「鮑參翅肚」中的「肚」正是指鱼肚。近代被列入“八珍”之一;一般有鲟鱼肚、鲵子鱼肚等。素有“海洋人参”之誉。
- 中國人從魚中剖摘魚肚食用,可追溯至漢朝之前。1600多年前的《齊民要術》就記載有現今之的魚肚。《本草綱目》中說:"鰾,即諸魚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鰾。可治為膠,亦名旋膠"。
- 魚肚又叫花膠。最上等的花膠由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出產;特點是厚身和外表有金黃色的"糖心"。花膠亦有雄肚和雌肚(即公乸)两种之分,分別取自雄魚及雌魚的魚鰾。
- 海參能補腎益精;壯陽;養血潤燥、滋陰、隆血糖。又因它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無膽固醇,能化解人體內過多的膽固醇,中醫認為它具有滋陰補腎助陽,養血益精 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對膽固醇過高及糖尿病患者都有食療效用。同時它也含有膠原纖維,多種氨基酸,有穩定血壓的作用。
- 另外海參中含有的牛磺酸、賴氨酸、蛋氨酸等在植物性食品中幾乎沒有,刺參中含有的硫酸軟骨素和刺參粘多糖,通過藥理實驗證明,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抗炎成骨和預防組織老化,促進傷口癒合抑制數種癌細胞都有特殊功效。
- 識別方法:看:不經任何染色處理與添加的優質乾海參,也是就是鮮海參經清洗後直接乾燥後得到的貨品一般呈黑褐色狀,膨脹均勻,肉刺完整,對折不彎,顏色不統一黑色,灰黑色,土色在一斤海參裡可能都會出現。摸:將乾海參放在手心,應感覺其體輕、無墜感,摻假海參摸上去手發黏。聞:可以通過聞其氣味來識別,乾海參的味道聞起來有自然的海參香味,無化學物品的刺鼻氣味。嘗:摻糖的海參有甜味;而摻鹽、摻明礬的海參,會有很鹹或澀的味道。
- 品質的挑選技巧:好的海參要外形身形完好無缺,背面表面肉刺分佈均勻、粗壯而挺拔,也就是俗稱的短、粗、胖(這其中又已有4-6行肉刺完整無缺為佳品),海參要3年以後才能長成,而只有達到3年以上的海參才會有粗壯的刺,才會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此外,海參要幹爽,最好選擇自然風乾的貨品;無沉墜手為佳。好的海參聞起來有股鮮美的味道。
- 品種的分辨:海參中供食用的品種有刺參(又稱遼參)、禿參、白石參(又稱豬婆參)等20多種,營養價值高。其中刺參、烏參、禿參等經濟價值較高。
- 刺參:也稱“遼參”。體圓柱形,前端口周生有20個觸手。背面有4-6行肉刺,腹面有3行管足。體色灰黑褐。雖然只形不大,但體壁肥厚,肉質細糯,口感爽滑,體面皮薄肉厚。發頭重要約八倍左右。
- 禿參:也稱“光參”。形似刺參。通常灰褐色,但也有暗褐、濃紫或黃白色的。體壁肉質,表面柔滑。口的周圍有觸手10個。發頭重要約八倍左右。
- 食用價值:每100克海參含豐富的蛋白質(50.2g),較多的鈣,鐵,碘和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另海參含18種人休所需的氨基酸且不含膽固醇。
- 保存:放在通風乾燥,避免受潮。已浸发的海參可以放置在冰箱(已經浸發好的海參如果要較長時間食用,需要封好放入冰箱(-18℃或以下)為佳,要在一星期內食用。)
- 食用方法:煲湯、煮粥、燜食等。(海參肚內可能藏有少量細沙,必須徹底沖洗乾淨,才可進行烹調食用。)
- 浸泡:將海參以冷清水浸泡約兩到三天 (視大小而定),注意每天早晩各換水一次。(浸泡時留意容器必須無油膩)
- 焗:將發好的海參放入沸水內煲煮約5分鐘,熄火蓋上煲蓋焗至水冷。如果海參還比較硬,或體積較大可重復以上步驟一至兩次。
- 開肚清洗:焗好後取出海參,從海參的前端口剪開參肚,並順著內壁推出腸臟及去除雜質,以清水洗凈後切塊 (按烹調需要) 待用; (去腸臟時也不可碰破腹膜,否則烹製時容易散爛。)
- 如未即時烹調必須封好放入雪櫃冰格(-18℃或以下) 儲存。並需於一星期內烹調食用。
- 含豐富蛋白質、磷、鈣、鐵等營養成分,能滋陰養胃,開胃益氣,有效增強人體骨骼及腰肢功效。魚翅軟骨中含有(鯊魚軟骨素),據說能防癌抗癌,滋養肌膚的功效。
- 在現代醫學中,它含降血脂、防動脈硬化及抗凝成份。對糖尿病患者也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 識別方法:真魚翅在泡發前一般為黃白色,做成熟食則成晶瑩剔透的半透明狀或者接近全透明狀,形態十分飽滿;魚翅是鯊魚的魚鰭中細絲狀的軟骨 ,而魚鰭的成末端形態,也就是說應該有一端稍顯圓粗,另一端則是漸細的針狀,翅針之間有翅肉相連。
- 品質的挑選技巧:優質的魚翅大多為金黃色,表面無肉膜、無骨、無蟲蛀、翅大且厚、翅針粗壯、乾燥,在燈光照射之下,可見翅尖粗壯而且密集。幹濕程度可以從它的彎曲度看出,越是凹凸不平(證明含水分少),則越乾燥。同類型的魚翅相比較,翅根呈“金山頭”(已剪去翅頭肉的)的翅最好,魚翅中含翅較多。
- 品種的分辨:由於魚翅的出產地較廣,種類繁多;因此可以從浸發後的形狀,可以簡單地分為排翅和散翅兩大類。
- 排翅:在浸發時採取某種保形方法,使翅針通過柔軟的骨膜連在一起。發好的排翅呈扇形梳狀,形狀完整,美觀大方,是製作魚翅菜肴的首選原料。
- 散翅:是用較薄小的魚翅漲發而成的,翅針根根分離呈粉絲狀。
- 而按鯊魚鰭所生長部位可分為勾翅、脊翅、散翅、翅片。
- 勾翅:勾翅取自鯊魚的尾鰭,全鰭無骨,翅針粗長,價錢亦最貴;
- 脊翅:脊翅取自鯊魚的背鰭,多是三角形,翅針較短;
- 翅片:翅片取自鯊魚的胸鰭,多呈長形,翅針較粗;
- 食用價值:預防骨骼老化,防骨刺,對糖尿病患者也有好的食療作用。
- 保存:放在通風乾燥,避免受潮,防止蟲蛀。(已經浸發好的濕魚翅,如果能不及時食用,需要封好放入冰箱保鮮(加點清水放冰箱裏保鮮,一天保持換一次水,但是時間不能太長,要兩或三天內食用)。
- 食用方法:煲湯、燜食等。
- 浸泡:魚翅用冷清水浸泡約兩天 (視乎大小而定), 直至發大和柔軟,注意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浸泡時留意容器必須無油膩)
- 焗:排翅需利用竹笪夾實和綁緊魚翅,備好熱水,放入魚翅煲約5-10分鐘,熄火蓋實焗至水冷;若翅針仍未軟透,可重復煲一次,直至翅針富有彈性為止,取出,魚翅,浸在冷水裡待用;
- 拆骨:將魚骨(如有)拆出,翅針會由翅膜聯結。
- 去味:放入加有薑蔥酒的熱水內煲約 5分鐘,便可進行烹調。
- 鱼肚含豐富的天然膠原蛋白与多醣物质,多種維生素及鈣,鐵,鋅,磷等多種微量元素;屬於高蛋白,高膠質滋补品;低脂肪及低膽固醇;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有滋陰養顏、补肾益精、對肺腎虛弱,貧血等均有食疗作用。
- 識別方法:真鱼肚可以从色泽、纹理与气味上来识别。上好的鱼肚色泽呈金黄色;纹理自然;略带海水气味。假鱼肚色泽较淡偏白,没有显眼有序的纹理,没有海水味,同时可能略带有化学品等气味。
- 品質的挑選技巧:鱼肚以厚身及顏色呈金黃色、色泽透明,无黑色血印为上好鱼肚。一般常用的是黄色鱼肚,体厚片大,色泽淡黄明亮,涨性极好。鱼肚越大越厚,其质量越好;鱼肚越干越好;在燈光下对光照看,十分晶瑩通透,质地洁净,无血筋等物,色泽透亮为佳。
- 品種的分辨:鱼肚大致可以分成廣公肚、紮膠和花膠筒三種等,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巴西、澳洲等。
- 廣公肚:也稱“鳘肚”。主产于巴基斯坦。形如马鞍,肉质丰厚爽脆,硬實而且豐厚。廣肚是一個總稱,廣肚有公乸之分。
- 扎胶公:主产于南美洲巴西地带;又稱「長肚」,因為身形長而窄,其特徵是底部有兩條類似觸鬚的器官,扎膠亦有公乸之分。
- 花膠筒:主产于南非与南美洲巴西一带;又名「鴨泡肚」,由原只未剖开的鱼鳔加工而成,花膠筒是沒有公乸之分的。來源多取自淡水草鱸魚,口感软滑清香,㬵质丰富。
- 食用價值:魚肚適合產婦產前進補及產後調理身體,具有相當高的食療價值。同时也是適合男女老少的珍貴滋补補品。
- 保存:放乾燥處,避免受潮。已浸发的鱼肚可以放置在冰箱(已經浸發好的鱼肚如果要較長時間食用,需要封好放入冰箱(-18℃或以下)為佳,要在一星期內食用。)
- 食用方法:煲湯、燜食等。
- 1、浸泡:将普通厚度花膠以冷清水浸泡數小時,期間多換水。公肚者一天以上。(浸泡時留意容器必須無油膩)
- 2、焗:将浸泡好的花膠稍清洗一下,再放入沸水中煮2到3分鐘,待水再次沸騰后,馬上熄火,讓花膠留在熱水內焗至水涼。
- 3、焗好後倒出,再放入乾凈清水內浸泡數小時(視乎大小而定)。如花膠仍未發透,可以重復焗浸程式一次。切記期間花膠不能沾到油脂。
- 4、去味:完成以上步骤後,用剪刀將花膠剪成小塊,食時前,滾水内放入薑蔥待水沸騰後將浸泡好的花膠放進沸水中,滾約3到4分鐘加入燒酒出水(注意:待捲曲後立即取出,放入盛有冰水的容器中)以除腥味便可進行烹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