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鹿茸:真鹿茸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两个分枝,外皮红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不易剥离。鹿茸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假鹿茸则是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仿造的。另外,假鹿茸体重,质坚韧,不易切断,气淡,能溶于水,溶液呈混浊状。
2、鹿茸片:鹿茸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厘米左右,外皮红棕色。鹿茸以体轻,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佳。
3、假鹿茸片也类似圆形,但厚薄不均,直径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点。外毛皮可剥离。食用方法:泡制药茶,含化嚼食,煎煮药粥,浸泡药酒,散剂吞服,药膳调食。
产地:梅花鹿、马鹿是我国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产于吉林、辽宁;马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
挑选方法原只鹿茸:以茸体饱满、挺圆、质嫩、毛细、皮色红棕、体轻,底部无棱角者为佳。而细、瘦、底部起筋、毛粗糙,体重者为次货。鹿茸片:以毛孔嫩细,红色小片为佳。
鉴别花茸片:圆形或近圆形,切面直径1~5cm;外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色细茸毛(有时可见燎痕或利痕);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中部黄白色、无骨化、密布细孔;体轻质软富弹性(有时可见小而角质样片即蜡片);气微腥、味微咸。
驯鹿茸片:长椭园形或长园形,切面长轴直径 1~5cm,短轴直径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长;外皮灰棕色,角质化较厚;中部白色或红棕色,可见由外向内的骨化圈明显,约为直径的 1/2,中间可见蜂窝状孔纹、稀疏、质硬、无弹性,有时透明;气微味淡。 -
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其雄鹿头上未骨化而密生茸毛的幼角。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青海等地。夏、秋锯取,经加工后干燥。用时燎去毛,刮净。切薄片或研末用。
-
鹿茸是名贵药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鹿茸 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
-
主治: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
性能:能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固崩止带。用量:1~5g。
-
- 简介:鹿尾巴是鹿科动物的尾部,汇集鹿的阴血精华,有称“阳气聚于角,阴血聚于尾”。
- 闻名于世的珲春鹿尾巴系中国吉林省珲春地区出产之梅花鹿尾部加工而成,由梅花鹿的尾部椎骨处切割取出,除去筋部、残肉及毛茸,用线缝合,然后挂起自然风干。珲春鹿尾巴功效显著,不寒不燥、质量特佳,而产量日渐稀少,是家喻户晓的强身健体的滋补珍品。
- 产地:辽宁省西丰县,吉林,黑龙江。
- 形态:鹿尾,形状粗短,略呈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稍宽,割断面不规则。带毛者长约15cm,外有棕黄色毛,并带有一部分白毛;不带毛者较短,外面紫红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常带有少数皱沟。质坚硬,气微腥。
- 采收加工:将鹿尾由尾椎骨处割下。挂起阴干;或将带毛鹿尾,入水中浸润后,除去根部残肉、油脂、毛茸及外面卷皮,再用海浮石搓光,挂通风处阴干。
- 性味归经:温;甘、咸;归肝、肾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或煮食,或煎膏,或泡酒。
- 功能主治:暖腰膝,益肾精。用于治腰痛,阳痿,遗精,头昏耳鸣。
- 功效:珲春鹿尾巴含丰富蛋白质、胶质乳磷酸钙、维他命C、维他命D、维他命 E、维他命B12、镁及锌等矿物质。
- 壮腰益肾,大补虚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促进血液循环,对治疗风湿病有显著的疗效,可治疗贫血、体液失调、肾脏病、男女腰痛、阳痿等症,用以炖汤四季皆可饮用(秋冬时令更佳),是良好的全身性强壮保健品。
- 禁忌:素体阳盛者慎服。
- 食用方法:1、淮山灵芝炖鹿尾巴材料:鹿尾巴1条、鸡肉150克、淮山10克、灵芝5克、冬菇100克、姜片3片、绍酒2茶匙、上汤适量。做法:冬菇浸透去蒂;淮山切片。将材料洗净放入盅内注入汤、绍酒隔水猛火炖30分钟,改慢火炖4小时即可。
- 功效:补脾益气,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是一款比较适宜在冬春两季中进补的汤,对于在冬春季中常出现的夜尿、腰膝疲冷、抽筋、关节疼痛有好处。
- 2、鹿尾巴水鸭汤(2 -3人份量)材料:鹿尾巴1条,水鸭1只,调味料适量。做法:鹿尾巴、水鸭洗净宰块,一起放入炖盅內,加沸水 (以盖过材料为准),然后隔水炖约 4 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成。
- 功效:壮腰固肾、強筋健骨、生精补髓、养血益阳。